作為新手購房者,在買房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幾個誤區或者是錯誤的判斷標準,以致影響了自己的買房大計。小編整理了5種購房中常見的錯誤判斷標準,供新手購房者參考。
1.房屋質量判斷標準
購買一套房子的成本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相當昂貴的,置換的成本更是高不可攀。所以選擇一套好房子當然不能追求所謂的物美價廉。更重要的是要購買一套自己能接受、質量又過關有保障的房子。 所以在資金沒問題的基礎上,更多的要關注項目的五證是否齊全,社區建設進度、開發商的口碑、后期物業服務水平等問題,這才是保障房屋質量的正確判斷標準。
2.配套判斷標準
關于生活配套,新手購房者不能以城市功能區作為判斷配套成熟與否的標準,而要在注重生活配套完善的基礎上考慮到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。 比如,常見的城市功能區有商務區、政治區、經濟區、文化區等,而商務區就可能不適合普通購房者置業,首先商用類房屋存在的可能性很大,生活成本太高。 其次,這里更多的是要滿足商務需求,要生活的話,相關配套還是欠缺的。如果開發商大談特談周邊的配套完善,那么一定要實地探察、走訪,了解未來配套和現存配套的真實性。
3.地段判斷標準
錯誤的觀念在于以地價判斷地段。要知道好的地段價格肯定要貴,但是在現在樓市的環境下,一個樓盤只要有一個亮點,這個亮點都可能成為價高、漲價的基礎,而真正的好地段更是升值的利器。所以單單地以地價判斷地段的優劣是不完全合理的。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結合自身的需求,如果你看重的是來往的時間成本,那么交通便捷的地方對你來說就是好地段。如果你看中的是學區房,那么有學校的地方對你來說就是好的地段,更是升值的力量所在。
4.贈送面積判斷標準
購房者不要一看到有贈送面積就激動,雖然贈送面積確實誘人,但要意識到這個所謂的贈送面積背后的原理和附加值。 比如,贈送面積是否計入產權,贈送面積是半贈送還是全贈送,贈送面積是否影響了整體的戶型布局,是否因為贈送面積而在其他方面多收錢等,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。更重要的還是要關注房屋本身的質量、戶型的優劣等方面。
5.優惠力度判斷標準
如果買房子可以獲得更多的優惠當然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,但是,要小心各種以優惠為名目的危險行為。 比如,遇到所謂的內部認購名額要謹慎,如果項目的證件不齊全,那么一定不要參與這種有風險的優惠活動,小心后期風險不斷。此外,遇到渠道、眾籌等其他的優惠方式也要謹慎,理性分析這種銷售行為,不要盲目跟風。想要獲得更多的優惠行為一般是通過正常的認籌,會員升級或者找關系,向項目高層領導取得優惠,這些方式還是比較靠譜的,其他的優惠方式就要謹慎了。 (來源《銀川晚報》)